首页

万万女神踩踏视频免费

时间:2025-05-25 03:34:32 作者:最新研究: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让人类有了“红外视觉”能力 浏览量:93740

  中新网上海5月23日电 (陈静 丁超逸)人类可看见的光波长范围仅限于400纳米-700纳米,若能突破视觉极限,人类的感知将拓展到更广阔的近红外(700纳米-2500纳米)波段。

  记者23日获悉,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,创新性地将一种含有多个荧光发射的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,通过可穿戴的形式使人类感知近红外光的时间、空间和色彩多维度信息,更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《细胞》(Cell)杂志上。

  自然界中的光有各种不同频率。当人眼捕获到外界自然光后,可以激活视网膜上识别红、绿、蓝三原色的三种视锥细胞,并根据三种视锥细胞被激活的比例,向大脑发送外界的颜色信息。然而,相对于自然界广阔的光学波段,人眼可感知的波长范围仅有400纳米-700纳米,这意味着自然界中的大量潜在信息会被忽略。

  据悉,稀土元素是指包括钪(Sc)、钇(Y)和镧系在内的17种元素。稀土元素具有非常优异的磁、光、电等性质。上转换发光现象,是稀土材料最为重要的光学性质。人们通过使用长波长的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,使其发出短波长的可见区荧光。

  据悉,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团队合作,开展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,探索利用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性,从视觉感知角度赋予人类对红外光的识别能力。通过精巧设计纳米材料的核壳结构,团队在单个颗粒上同时构建了三个不同的上转换发光区域,由于不同发光区域之间用惰性的壳层阻隔,使得它们各自的能量传递和荧光发射过程彼此互不干扰,各自独立。

  课题组成员、化学系2019级直博生陈子晗介绍,稀土元素具有独特光学性质,通过近红外光激发,可以把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转换。人体可以通过纳米颗粒的荧光颜色,判断外界的肉眼不可见的近红外光波长,实现对近红外“色彩”的识别。他们最终制作成高度透明的隐形眼镜。志愿者佩戴隐形眼镜后,通过纳米材料发出红、绿、蓝等三种可见波段的荧光,分别感知三种不可见的近红外光,也可以识别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“复色光”,以及多组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图案内容。这表明,具有抗干扰、正交发光和多光谱转换特性的多色稀土发光材料,可以有效地实现人类对近红外图像视觉。

  研究实现了多个近红外光视觉的概念验证。未来,相关成果在医疗、信息处理及视觉辅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,通过可穿戴、非侵入式的隐形眼镜,可以灵活调节人体视觉的感知范围,有望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规模空前形式创新 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将启

据《河北日报》3月25日消息,3月23日,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、省长王正谱在石家庄会见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,多次提到河北省与世行的合作。

最高检:2023年检察人员记录报告有关事项23.8万件

换季之后,科威特航空特别利用了第六航权连接美国,为华南地区旅客提供了一条前往美东的便捷通道。旅客在科威特城国际机场仅需经停1小时,便可转机前往纽约肯尼迪机场,去程飞行时间约为22小时,回程飞行时间仅为19小时。这一安排为华南地区前往美东、加东的旅客提供了更为高效、省时的出行选择。

广西百色一直升机坠毁 致1死3伤

大熊猫“香香”于2017年在日本出生,它的名字源自日本民众投票,见证了当地民众对它的喜爱和欢迎。“百名日本大学生看中国”活动9日至14日走进四川。来自日本中央大学、福井大学、东京理科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的39名日本大学生来川探访“香香”,希望通过此行加深对大熊猫保护工作的认识,展开与中国的故事。

“静安论棋”首届长三角中国围棋之乡联赛颁奖

常乐认为,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安全涉及建设质量、使用维护、功能适配等,要确保使用安全,必须通过开展专业化房屋体检才能准确判断风险隐患。

“向天路 看发展——青藏、川藏公路通车70周年”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程

张亚勤简要总结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趋势,一是多模态、多尺度、跨模态的新智能;二是未来五年要在整个架构上有大的突破,追随尺度定律(Scaling Law),但未必是transformer模型结构;三是智能逐渐向“人工智能手机”“人工智能PC”边缘侧延伸;四是可以实现定义任务、规划路径、自我升级、自我编码等的自主智能;五是信息式智能逐渐走向物理世界;六是大模型与生物体连结的生物智能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